把握新時代新型工業化的新內涵

更新更新時間:2018-10-15      點擊次數:1757

黨的報告指出,“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新型工業化并不是一個新概念,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八大報告都提出過。但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的時代背景下,黨的報告再次強調新型工業化,既是對過去所提新型工業化的繼承,又賦予其新的內涵。那么,新時代的新型工業化新在哪里呢?

新時代的新型工業化是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工業化

傳統工業化模式強調依托資源和生產要素稟賦,在充分發揮低成本勞動力和其他生產要素價格優勢的基礎上,利用產業分工逐漸從價值鏈低端向中升級。雖然發達國家實現工業化的時間不盡相同,但都通過工業化完成了現代化進程。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國抓住經濟化背景下貿易投資、技術進步和產業轉移的歷史機遇,成功實現了加速發展,從而步入中高收入國家行列。

目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給人類生產和生活帶來巨大影響?;ヂ摼W、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制造業的結合越來越廣泛、深入,智能制造、智能服務正在成為傳統工業和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及廣泛深入應用,對傳統工業化模式提出巨大挑戰:一個國家越來越難以主要依靠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優勢實現工業化并終實現現代化。我國抓住了一個非常有利的時間窗口,在工業化和經濟追趕上取得巨大成就,但目前尚未完成工業化,整體技術創新能力仍不夠強,多數產業的競爭力仍不夠強,整個經濟的綜合實力仍不夠強,需要進一步實現產業價值鏈升級和競爭力提升。因此,我國提出“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等戰略,目的就是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全面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互動、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的融合互動、制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互動,努力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轉變,終完成中國制造由大變強的戰略任務。

新時代的新型工業化是著力振興實體經濟的工業化

為推進工業化階段順利轉換,黨提出“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的任務。建設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核心內容之一,它將有力推動我國工業化進程,在未來15—20年左右的時間里完成工業化,進入后工業化社會。

一段時間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實體經濟內部供需結構失衡、金融與實體經濟失衡、房地產與實體經濟失衡等矛盾和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就會阻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這些矛盾和問題的主要癥結在于實體經濟質量不高、發展不充分。因此,新時代推進新型工業化必須著力振興實體經濟。當前,順應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大趨勢,振興實體經濟的根本在于改變過去一味追求規模和速度的思路,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推進新型工業化努力提升工業特別是制造業的技術、標準、質量、效率、效益和競爭力,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

新時代的新型工業化是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工業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我國工業化也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主要是工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不平衡、產品供需結構不平衡、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同時存在工業大而不強、創新能力總體不強、系統集成能力不強、關鍵技術對外依存度較高等問題。在新時代推進新型工業化,必須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堅持創新發展,努力推進技術進步、結構優化和全要素生產率不斷提高的新型工業化。工業特別是制造業是技術進步和構建產業新體系的主戰場。新型工業化的重點在于推進整體技術進步,加快突破若干重要戰略性行業的重大關鍵共性技術、核心零部件生產,減少對外部的依賴,增強系統集成能力、基礎配套能力和標準制定能力。當前,特別要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深度地滲透到傳統產業部門,著力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使其盡快轉到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為主要增長方式的軌道上來;著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使其盡快成為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水平的*。

堅持協調發展,努力推進“四化同步”、產業融合和綜合效益不斷提升的新型工業化。我國現代化同西方發達國家有很大不同。西方發達國家是一個“串聯式”的發展過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順序發展,發展到目前水平用了200多年時間。我們要*,把“失去的200年”找回來,決定了我國發展必然是一個“并聯式”的過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疊加發展的。所以,新型工業化必須結合中國實際,不斷探索“四化”同步發展的路徑。比如,如何以工業化為基礎推進城鎮化即產城融合發展而不是人為“造城”,如何把產業發展與人的城鎮化有效統一起來,如何通過工業化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業附加值和效益等,都是需要探索解決的問題。

堅持綠色發展,努力推進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生態文明不斷進步的新型工業化。黨的報告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所以,工業化與生態環境的矛盾并不是要不要發展工業的問題,而是如何發展工業的問題。我們需要做的是走出一條區別于傳統工業化模式的新型工業化道路,降低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減少污染物排放,提高高技術制造業和服務業比重,實現工業的綠色低碳發展。

堅持開放發展,努力推進比較優勢不斷提高、產業分工不斷完善和合作共贏不斷增強的新型工業化。世界的發展是很不平衡的,目前大多數國家尚未完成工業化,相當多的國家甚至還沒有開始大規模工業化。要將中國的新型工業化放在經濟分工合作的坐標系中去看待,始終堅持開放發展、共贏發展。加強與發展中國家合作,既向他們提供中國技術、中國經驗,又增強我國要素資源優勢;加強與發達國家合作,既提高價值鏈的包容性和分工效率,又推進我國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當前,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在更大范圍配置資源,這正是工業化進入新階段的表現。未來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深化產業開放合作,使工業化的過程成為中國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過程,成為對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的過程。

堅持共享發展,努力推進包容普惠、布局合理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高的新型工業化。市場經濟健康發展需要科學合理的生產力布局調控,實現共享發展需要解決好地區之間資源錯配問題。目前,我國工業生產力資源配置既存在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不平衡,又出現大量的重復建設、重復引進,造成資源浪費。推進新型工業化,必須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三去一降一補”優化工業存量資產結構,調整增量資產結構,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實現共享發展還需努力實現包容普惠發展。要通過多種方式讓貧困地區、邊遠地區和革命老區的群眾有更多機會參與工業化進程,分享工業文明成果,加快從貧困走向富裕。

版權所有©2024 蘇州天康自動化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蘇ICP備18048945號-1    sitemap.xml    管理登陸    技術支持:化工儀器網    
精品久久99麻豆蜜桃66,亚洲av激情无码专区在线播放,国产交乣女BBWBABES中国,人妻无码中文字幕免费视频蜜桃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